|
||||||
|
||||||
編者按:本報2月28日的封面報道以“器官捐贈求解制度之困”為題目,通過黃圓圓家人捐贈其遺體反而背負債務一事,探討了器官捐贈制度在深圳乃至全國推行的諸多難點。今天,本報將在此版介紹美國和以色列在捐贈制度方面的舉措和改革,試圖以此達到經驗借鑒的效果。 美國是世界上開展器官捐贈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1984年,美國國會就投票通過《國家器官移植法》,并成立專業機構負責器官的捐贈與分配。盡管已有20多年發展歷史,美國器官捐贈體系仍在不斷完善之中,而專業、公正與宣傳始終是該體系發展的著力點。 專業性機構保證順暢 在美國,負責全美器官捐贈與移植信息采集、管理及器官配型的是器官獲取與移植網絡(OPTN)。該網絡具有獨立、統一、公開的特點。根據法律規定,OPTN組織在財務、人員等方面具有非營利性和獨立性;美國各地的器官信息都可以在OPTN中查詢,患者不會因為地域關系而影響器官信息的獲取;患者的排序情況也是公開的,隨時接受公眾和衛生行政部門監督。 在器官分配過程中,該網絡嚴格根據公認的醫學標準,考慮患者等待時間、病情輕重緩急、年齡、血型等因素,并考慮已捐贈器官者及其近親屬的優先地位,配型過程透明化。 此外,根據與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簽訂的合同,1986年9月30日成立的器官共享聯合網絡負責器官獲取和移植網絡的運營,并具體負責美國等待移植器官患者的登記和捐贈器官的分配,因此它的功能與OPTN有所區別,又互為補充。二者使器官捐贈能夠在更專業范圍內進行,避免了許多矛盾和意外。 嚴密體系保證公正合理 美國對捐贈器官的分配也有一套嚴密的體系。希望進入等待移植器官名單的患者首先需要找到移植小組。移植小組會對患者的健康狀況、態度、心理狀態、藥物濫用的記錄以及其他因素進行評估,以確定其是否屬于移植的合適候選人。如果合適,移植小組將聯系器官共享聯合網絡,將患者加入全美等待移植名單中。有關患者的健康狀況、血型、組織類型和年齡等信息將被輸入全國數據庫。 當有捐贈器官可用時,當地的器官獲取組織將收集有關捐贈者的相關信息并輸入由器官共享聯合網絡維護的程序中。根據器官共享聯合網絡董事會制定的標準,該程序自動生成潛在接受者的順序列表。選擇標準包括捐贈者和接受者之間的身體兼容性、接受者健康狀況和等候時間等。這一措施保證了捐贈器官分配能夠公正合理,避免了人為因素導致的不公與不測。 宣傳教育鼓勵器官捐贈 美國醫療衛生部門傾注了很大力量進行宣傳教育,鼓勵器官捐贈,而之所以如此,也與美國器官移植供需的巨大缺口有關。 美國法律嚴禁器官買賣,獲得捐贈器官成為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患者維系生命的希望所在。曾有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贊同器官捐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器官移植的供需仍嚴重不平衡。 此外,申請或更換駕駛執照時,申領者可以選擇是否愿意死后捐贈器官,如果同意,駕照上會有所體現。不過,盡管器官捐贈卡或者駕照上的器官捐贈標志是重要的法律文書,但是仍需征得家屬的同意才能回收死者的器官。從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說服人們或者捐贈者家屬同意器官捐贈在美國是一個艱巨的工作。 器官移植供需間的巨大缺口造成美國每天有10多人因無法及時接受器官移植而死亡。解決這種矛盾的可能途徑包括:異種器官移植,即不同物種之間的器官移植,目前其可行性還不高;研發人造器官,不過人造器官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仍不像自然器官那樣有效。最后,便是通過宣傳教育鼓勵器官捐贈。 美國有關部門多年來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向民眾闡明器官捐贈的好處,以使民眾意識到器官移植確實是現代科學中一個卓越的成就,而器官捐贈是一個很好的服務社會的機會。這一工作直到現在,仍然是美國器官捐贈體系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據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