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接治367例精神病人,緩解家庭危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 本報記者 于佳莉 干凈整潔的病房內,河南鄭州市民肖女士正在耐心勸慰躺在床上的女兒小敏(化名)。 “好孩子,吃點東西喝點水吧,你已經快一天都沒吃沒喝了。”眼淚,在她的眼中若隱若現。 “讓我想完這個事情……”小敏對媽媽的眼淚視而不見,一雙大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床邊的桌角,冷冷地說。 “來,讓我們來。”兩位白衣護士出現了,在她們的耐心勸慰下,終于給小敏喂進了一杯水。 “我女兒得了強迫癥,天天不吃不喝,要不是八院的醫生護士,要不是住進這慈善惠民病房受到了資助,我們娘倆真的就支撐不下去了。”肖女士的眼淚奪眶而出。 肖女士口中的“慈善惠民病房”是2011年由鄭州慈善總會發起、首期投入50萬元在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設立的慈善項目。 慈善惠民病房惠及貧困家庭 走入“慈善惠民病房”,這是一棟單獨的病房樓,高兩層,共有60張病床。從外表看,這個病房和其他病房沒有什么區別——屋里是純白色的干凈的床單,護士正在耐心地和病人交流或者幫助他們做輔助運動,一樓有公用的洗澡間和食堂。然而,不同于其他的病房,這里居住的,都是家庭貧困的精神病患者,如果他們的住院費低于5000元,將完全可以免費住院治療。 “在我們這個慈善惠民病房內,每個受助對象在住院治療后,出院時低保病人、自費病人的住院費用按照個人應付部分的85%予以救助,其中最高可以獲得5000元的救助金額,一年為一個救助周期。”河南鄭州市八院院長霍順利介紹說。 “慈善惠民病房”主要面對的是鄭州市貧困精神病患者群體。鄭州慈善總會此次設立的慈善救助基金,惠及的人群主要包括三大類,即具有市戶籍的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的精神病患者,有明顯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精神病患者,同時,還將救治長期被關在家的精神病患者。而這樣的慈善惠民病房在全國也是首家。 據霍順利介紹,慈善救助項目自2011年1月1日實施以來,全年共接治貧困精神病人367人次,已康復出院309人次,救助金額112.47萬元,醫院減免54.7萬元。 鄭州市民政局副局長、鄭州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萬民表示,精神病人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其后果一是危害自己;二是殃及家庭;三是禍及他人;四是危及社會。“這個項目不僅僅是治療精神病人,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據統計,367名受助患者中有242人存在肇事肇禍行為,其中自傷8人次,傷人179人次,毀物201人次,縱火3人次,自殺未遂18人次。經過慈善救助,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后,目前無1例危害家庭和社會的惡性事件發生,極大地緩解了患者的家庭危機,減少了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 建立完整的救助和監督體制 為了保證項目的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該項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救助體制。“從病人開始住院治療開始,我們會給他們建立完善的病例檔案,在病人出院之后,我們還有防治科對病人進行電話回訪,看看病人病情如何,是不是需要幫助。”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防治科科長楊勇超說。 在資金透明方面,項目也采取了嚴格的財務監督體系。在楊勇超的桌子上摞著11本“鄭州市貧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資料匯編”,里面詳細記錄著每一名接受項目救助的貧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申請表、低保證、收費清單、住院病案等原始資料。 據了解,該項目自實施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廣大受益者的感謝,全年共收到感謝信50封、錦旗2面,慈善項目榮膺2011年首屆“鄭州慈善大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 開創新的救助模式 慈善病房雖然救治了大量貧困病人,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惠民醫療服務仍有很多實際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由于精神疾病屬于慢性病,很多受助的病人在出院后,還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然而,這些藥費對于很多貧困家庭根本無法承受。于是,他們往往只好放棄繼續服藥。 “放棄服藥的最壞結果,就是會造成病情復發,而精神病患者,最忌諱的就是病情的復發,因為,這往往會進一步加重病情,而且會造成前次治療的前功盡棄。”楊勇超表示。 據調查,鄭州市的各類精神疾病病人數達10萬左右,且大部分分布在農村,大多為貧困家庭的精神病人。如何保證慈善項目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我們的慈善病房,還需要大力引進社會捐助,利用社會資金,才能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醫療救助。”鄭州市民政局副局長、鄭州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萬民表示。 業內相關人士表示,慈善病房在全國開創了一種新的救助模式,尤其是通過對弱勢群體的重點救助,最終惠及到全社會。不僅讓精神病患者擺脫疾病的痛苦,也讓患者家庭看到了希望,創造了很大的社會價值,是一項真正得民心,解民困,見實效的善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