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陳小德 張紫軒
英國慈善發展的主要經驗
1、悠久的慈善文化和先進的慈善理念
作為世界早期慈善發源地之一,英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慈善歷史和慈善文化,英國民眾慈善捐款與志愿活動的民間氛圍較為濃厚,建立了英國慈善長遠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基石。
英國慈善在現代企業精神催生下發揚光大。跨入21世紀后,以經營模式轉變、社會企業、社會投資、公益創投、群體捐款、捐贈圈等為特征的慈善創新成為英國軟實力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特別是2011年《慈善法》的修訂頒布,以現代法律的形式引導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同時條款所體現的思想和原則,傳承和發展了英國慈善的先進理念。比如法律對慈善的界定、對慈善組織的認定方式,有效地促進了慈善以各種形態融入到社會各領域。其規定,慈善組織是指為慈善目的而創設,并在高等法院行使與慈善組織相關的管轄權時予以規制的機構。其對慈善組織廣闊的界定范圍,給與了慈善組織充分的發展空間。從實踐角度來看,英國慈善組織的認定方式較為靈活,一個組織可以注冊為慈善組織,也可以同時注冊為企業和慈善組織。只要其在運作環節中實現了慈善目的,并滿足法律的規制。組織一旦獲得慈善資質,就能獲得稅收方面的優惠,包含所得稅、增值稅、房產交易稅、遺產稅等。
各類的慈善組織及慈善形式如基金會、社團、社會服務機構、慈善信托等與中國的運作方式大體相似,最為不同的類型是慈善公司(上文提到過是同時注冊為企業和慈善組織的機構),在英國這一類組織還會進一步細分,分別有相應的運營規范。這類組織可以通過日常商業營運、投資、會費、捐助、股票收益、貸款等諸多方式維持組織運營和貢獻慈善。目前中國慈善領域較為流行的“社會企業”概念慈善公司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中國這一組織類型并未受到法律的認定,也缺乏相應的監管和操作規范。
英國慈善組織多樣化的實現方式,促進了英國的慈善組織以各種方式拉動英國的民眾捐贈。據統計,英國慈善最大的捐款來源是民眾,第二大來源是政府,其他收入包括投資收入、國家彩票、機構捐贈、有償服務獲得的收入等。民眾捐款流向的三個主要領域為:兒童發展、醫療研究、醫療福利。目前,英國有20萬個慈善機構、88萬帶薪慈善從業者,產生約為480億英鎊/年的慈善收入。英國從2000年開始,將慈善行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進行量化計算,以便決策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慈善行業在國家社會經濟體系中的作用。
2、較為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
英國自1601年頒布《慈善用途法》,中經“帕姆薩爾裁決”及多次修改補充完善,直到2011年《慈善法》修訂頒布,對慈善組織所做的界定以及對慈善目的所做的描述構建了英國現代慈善的面貌,形成比較完善的慈善法律系統,這對慈善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011年修訂的《慈善法》主要涉及慈善目的、慈善組織的治理和監管、慈善資金籌集方式等。而對慈善資金籌集的監管并沒有納入最新的《2011年慈善法》的規制范圍之中,是由《1992年慈善法》、《2006年慈善法》以及最新通過 的《2016年慈善組織保護與社會投資法》等相關成文法、判例法、政府條例進行規制。相關法律的主要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原則上對慈善組織的自治權盡可能地尊重與保障,例如,允許慈善組織通過多元化的渠道籌集慈善資金,允許慈善組織根據章程做出是否籌集、如何籌集慈善資金的決策;第二,托管人在做出與慈善資金籌集相關的決策時必須有利于慈善組織的最優利益,即受到其所在慈善組織的慈善目的、公共利益的限制;第三,慈善組織及慈善組織責任人在慈善資金籌集的各個環節也會受到諸多問責機制的制約、防止私人利用慈善組織獲得不當利益或從事其他違法行為,保護公序良俗以及他人的合法權益。
3、較為完善的監管體系
英國的慈善監管主要通過英國慈善委員會、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NCVO)和民眾監督來實現,基本形成了行政、行業、司法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監督管理體系。
英國(英格蘭和威爾士)慈善委員會負責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慈善監管,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有自己獨立的慈善委員會,分別負責當地的慈善監管。慈善委員會是獨立的監管機構。不屬于政府行政部門,但得到政府的授權。
自2016年開始,英國政府給予了慈善委員會更大的權利,他們可以干涉慈善機構的決策和凍結慈善機構的資產,在發生重大責任性事件時,有權限直接任免慈善組織的受托人和管理人員。
另一個協助慈善委員會對社會組織進行管理的是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它是一個有100年歷史的慈善聯合組織,類似中國的慈善行業組織。該組織協助慈善委員會對慈善組織進行監管,尤其在對未在慈善委員會注冊的慈善機構的監管上發揮重要作用。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對這類組織的成長、發展和監管起到重要作用。
社會監督也是英國慈善的重要監管方式,具體包括新聞媒體的監督、社會大眾的監督、內部人員的舉報,其他還有第三方部門的信息公布和審計。慈善委員會要求慈善組織做定期的信息公開,這使得民眾可以更便捷地參與到慈善組織的監督中來。
4、靈活多樣的慈善商店
慈善商店是慈善在英國民間落地的一種重要模式。英國的街頭慈善商店較為常見,所售賣的物品涉及衣物、文具、電器、家具等,這些慈善商店的所有者為英國大型慈善組織,例如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樂施會(Oxfam)等。
英國的慈善商店的運營模式,讓民眾可以從不同的環節參與慈善。民眾家里的舊衣服、舊家具,可以捐給慈善商店,慈善商店經過處理后展示和售賣。民眾也可以從慈善商店中購買商品,既獲得了廉價且性價比高的物品,也通過購買物品的方式為慈善捐錢,慈善商店的收入,在扣除運營成本后,將會用到慈善領域。大量有志愿者和義工參與到慈善商店運營中,部分慈善商店完全由志愿者和義工運營。
也有慈善商店銷售全新的商品,這些商品部分來自于企業的捐贈,另一部分來自于較為貧困地區(如非洲和印度)的特產和手工制品,以促進當地農民和手藝人通過商品流通獲得收入。
據統計,英國有1萬多家慈善商店,一年可以募集3億英鎊左右的資金用于醫學研究、海外救援、環境保護、兒童救助和貧困救助等方面。
慈善商店的運營模式,實現了三個目標。1、通過銷售二手商品、使得資源循環利用,從長遠的角度減少了人類活動對資源的獲取和對環境的破壞。2、搭建了平臺,讓民眾除了捐錢外,能夠以各種方式參與慈善,包含捐贈物品、購買物品、提供志愿服務等。3、促進了慈善資金的募集,讓更多的資金流向慈善領域。
5、立足社區的慈善服務
英國社區慈善往往以項目制開展,目標切入點較小,為解決一個具體的社區問題而展開。
例如在赫特福德地區,針對這個地區有67%是偏遠地區、11%的人口居住在偏遠地區這一現狀,社區發展慈善組織CDA提供的服務主要圍繞“社會支持,城鄉社區多樣化”為主題開展系列項目。
這些項目,重點圍繞解決偏遠地區人們的交通和社交問題、農民和留守老人的心理問題、種族歧視問題等。
從這些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出英國社區慈善服務的兩大特點,第一是項目目標清晰,切入點較小,針對造成問題存在的根源點進行解決。CDA曾對該區居民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梳理為五大根源,分別為:人口老齡化、缺乏公共交通、缺乏衛生服務、缺乏公共服務、缺乏最新信息。其所有開展的項目基本圍繞這五大根源進行策劃和行動。第二是“以人為本”,所有社區項目緊緊圍繞人的價值和人的發展為目標展開,這也是英國慈善被大眾所廣泛接受和認可的原因之一。
思考和啟示
1、進一步提升慈善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
從英國的慈善模式中,我們觀察到慈善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呈現出多樣化、與政府協作程度較高的特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明確要求,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出要創新公眾服務提供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的慈善事業處于發展初期,要號召和鼓勵社會組織創新和多樣化發展,為社會組織提供平臺和支持,才能調動社會組織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中的積極性。2019年“新時代慈善的創新和發展”為主題的“西湖論善”便是從鼓勵創新和多樣化的角度促善,助力建設活躍、開放、創新的浙江慈善氛圍。
而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不同社會組織之間加強協作,也能夠推進社會組織更加高效地參與社會治理。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的“長三角慈善體制機制一體化的建設”、浙江省內各縣市“慈善基地”的建設,就是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戰略統籌。
2、進一步加強慈善與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融合發展
要鼓勵社會工作為慈善事業、志愿服務提供人才和專業支持,慈善基金會要為社會工作、志愿服務提供資源和資金支持,促進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慈善事業融合發展。引入更多的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實施慈善項目,推動慈善組織從單一的物質救助向物質救助與精神支持、能力提升并重轉變,為服務對象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專業服務。發揮基層志愿服務組織在動員社區居民參與慈善活動、鏈接慈善資源、開展慈善服務的積極作用。
3、進一步發揮行業性組織的統籌和協調作用。
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NCVO)作為行業服務組織在英國的整個慈善體系中扮演的承上啟下的角色,其運作模式和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有100多名員工,組織架構類似企業,理事會下設CEO一名,CEO管轄3個部門,分別是公共政策部門(負責與政府交涉,制定報告和政策建議文件)、會員服務部門(負責會員管理和服務)、運營部門(負責市場、財務、宣傳等)。從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組織架構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功能即影響政策、服務慈善組織、建立與第一部門(政府)、第二部門(企業)的溝通和連接。
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對會員提供的服務包括:1、為會員提供支持和咨詢。在這方面,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和慈善委員會有合作,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負責解讀和推廣英國慈善委員會的指導文件和政策。2、與能源等大公司進行交涉,為會員組織提供會員折扣。3、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對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這個政府部門在慈善領域的政策制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和極大的話語權。英國志愿組織國家委員會會用近半年的時間來撰寫年度報告,除了對自身運作的相關信息公開,也收集行業各領域的數據,進行各種維度的統計和分析。這些數據和分析對于了解英國慈善組織的運營現狀,是較為重要的參考。
4、進一步加強公益慈善人才隊伍和能力建設
人才,是行業能否興旺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公益慈善人才短缺、待遇偏低、留不住人、專職工作人員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不高等現象普遍存在。
在英國,對社會組織核心管理者的稱呼通常為CEO,這代表了英國對慈善組織的運營倡導專業化和企業管理化的思維。英國的法律,規定了社會工作者的起薪,即26500英鎊/年,而行業的平均薪水約為3萬英鎊/年,有經驗的社工從業者大概4萬英鎊/年的收入,英國收入前100的非營利人員的收入可以達到18萬英鎊/年~19萬英鎊/年,這在英國是精英階層的收入,也代表了部分精英階層人士從事了非盈利領域的工作。
民眾也對英國普通的專業社工有良好的印象和較高的信任度。英國的社會群體被分為五個階層,民眾認為,社會工作者的社會地位處于第四階層,僅低于最高等級的精英階層,高于第三等級的大學教授和研究人員階層。甚至他們的福利醫療系統中,社工的工作被安排在非常重要的環節,如醫療一鍵通,患者需要治療的時候撥通這個鍵,這個電話會首先接通到社工,然后由社工判斷患者需要接受何種醫療服務,再轉接到醫院。
從社會培養層面,以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社會專業為例,錄取率是1:15。錄取對象為年齡21歲以上有社會經驗的畢業生,申請者申請前需要有6個月的社工實踐經驗。拿到學位證書(相當于專業碩士學位)后,還需強制參加15個工作日或90個小時的社會工作服務。可見英國對于在職社工,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
陳小德 張紫軒/文
浙江省民政廳社會工作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
浙江省北京師范大學南湖附屬學校教育基金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