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李慶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頻頻爆出虐童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那么,虐童行為在我國究竟達到了怎樣的程度呢?“據調查顯示,中國約四成的兒童曾受到過不同形式的虐待,有4.4%受到過多種嚴重虐待。2014年上半年,媒體曝光的情節嚴重的虐童事件就超過100例。慘遭父母虐待的占四成。”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主要創始人魏久明,在6月2日舉行的中國兒童保護發展論壇上對這一情況進行了特別強調:“更多沒有被曝光的虐兒案例,其中受害的小孩作為弱勢群體,正在承受著不可言說之痛。”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虐童事件的發生呢?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兒童不受傷害?來自政府、社會組織、研究機構的相關人士在論壇上對此進行了研討。
虐童案件數量上升
5月4日,延安市洛川縣城中心街一家川菜館門口,一男子向街頭一個正在玩耍的幼童施暴,手段殘忍,場面不忍卒睹。被打的2歲8個月大的李某某經過搶救,暫無生命危險,但精神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這起事件只是今年兒童傷害事件中見諸媒體的一例。還有大量家暴、體罰等侵害兒童權益的事件并未引起關注。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9958項目設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國兒童緊急救助服務熱線,據魏久明介紹,項目收到的求助信息中意外傷害突發事件救助案例占到16%。其中緊急性案件占30%,患兒年齡最小的2歲,最大的16歲。目前性侵、家庭虐待等案件數量仍在提升。
虐童問題不僅發生在中國,近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公布了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次開展的關于虐待兒童行為造成損失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整個東亞和太平洋地區,虐待兒童行為所耗費的2.09千億美元,相當于該地區GDP的2%,軀體虐待的行為高達369美元,性虐待行為高達399億美元,忽視324億美元,以及由虐待導致的死亡造成的損失達到5億美元。
“保護兒童免受暴力,保護他們遠離暴力和忽視,是每一個國家面臨的重要問題,無論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收入水平如何。同時這也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世界、全中國最為優先的工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副代表蘇天明強調。
法律落實不夠
虐待行為不僅會對兒童的軀體和精神造成一定的后果,對孩子的情感及社會發展也會造成長期的影響。孩子不僅終生會受到這些暴力的影響,同時也會導致暴力行為的延續和循環。因此亟需對兒童開展保護工作。
立法是必須的。
在我國,1954年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地規定,兒童要受國家保護。1991年中國加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益公約,并在同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此外國家還制定了《義務教育法》、《母嬰保健法》、《收養法》、《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些法都是有特色的,這些法律都保護兒童的權益,促進了兒童事業的發展,取得了很重要的作用。
問題是,法律如何在現實中得到落實?
魏久明在發言中指出,涉及兒童的法律要和聯合國的及其他國家的比較,比較概念化,就是太原則了,很難操作;我們有些法律不夠完善,不全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全面;《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來監督和執行。
魏久明的觀點也得到了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的認同,他說:“我們的政策和法律到現在缺乏相應的準備。”王振耀以舉例的方式進行了說明:“你說兒童保護,誰來保護?政府?民間?再詳細問,是誰誰?這一千多萬嚴重受虐待的兒童,他們怎么再受到保護呢?現在的通行模式絕大部分,或者是不說或者是及時發現的最后又不得不交給父母。”
除了法律的問題,王振耀還指出,社會意識淡薄、專業人士缺乏等也是重要原因。
需要系統解決
面對不容樂觀的兒童保護現狀,行動是論壇相關各方的共識。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副代表蘇天明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全球經驗表明,要想解決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我們要建立一套更加協調并且綜合的保護體系。”
經過多年探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明確了針對兒童暴力的六個關鍵戰略:一是為父母、看護人和家庭提供支持。針對家庭成員、看護人和父母開展教育活動,促使其采取正確的管教方式,降低家庭中發生暴力的可能性。
二是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支持,幫忙他們掌握知識技能,積極應對風險和挑戰,而無須訴諸于暴力,鼓勵他們在遭受暴力的時候尋求支持。
三是扭轉公眾態度,改變社會觀念,從根本上杜絕暴力與歧視的發生。
四是加強為兒童提供服務與支持。向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支持,幫助兒童更好地應對暴力問題,并撫慰受害兒童經歷的創傷。
五是通過實施兒童保護相關的法律與政策,向社會公眾傳達這樣的信息:暴力絕不被容忍,必將受到法律懲罰。
六是開展數據搜集及調研,了解暴力行為的相關信息:它以何種方式在何處發生?對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影響最大?
針對中國的現狀,王振耀強調:“一是建立兒童受虐事件的評估認定標準;二是建立針對兒童虐待事件的行政保護體系,要讓政府行動起來,落實到社區,完善社工組織,培養專業社工;三是加強兒童醫療救助力度;四是倡導多部門聯動機制,簡化醫療救助的程序,加強政府與社會間的連接。”
兒童的安全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監護人、鄰里、學校、社區社會組織等需要形成一個層層保護的網絡。因此,論壇還發出倡議,倡議各界從立法、政策及服務三方面解構中國兒童保護問題,共同探討中國兒童保護未來發展之路。
■ 見習記者 李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