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守望計劃之“與文明對話?商業公益領袖月度π對”首站走進值得買科技 共探科技賦能公益新路徑
10月16日,由《公益時報》社主辦的“公益守望計劃”系列之“與文明對話?商業公益領袖月度π對”首站活動,在北京值得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值得買科技)舉行。本次活動以“探索科技向善的力量”為主題,匯聚了數十家知名公益機構與科技企業代表,共同探討科技賦能公益的創新實踐與未來方向?;顒佑伞豆鏁r報》社副社長張雪弢主持。

活動伊始,值得買科技董事、副總經理陳瑩倩發表開場致辭。她介紹,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做長期主義、對社會有價值之事”的理念,從初代電商聚合平臺到即將迭代的二代消費內容聚合平臺,始終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用科技提升消費決策效率。在公益領域,值得買科技同樣堅守這一初心,希望憑借AI技術、數據整理與流量分發能力,為公益事業開辟新路徑。“我們期待與各位公益領域的專家攜手,讓科技成為連接善意的橋梁,讓公益更高效、更透明。”陳瑩倩表示,未來值得買將持續發揮科技優勢,推動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同頻共振。
隨后,值得買科技首席財務官、北京值得同行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楠深入分享了值得買的公益實踐歷程。從10年前300人規模時自發為鄉村修路,到上市后搭建完整ESG體系,再到2024年成立北京值得同行公益基金會,值得買的公益之路始終扎根“務實”與“科技”兩大關鍵詞。
李楠重點介紹了“值得同行公益數據庫”:截至2024年年底,該數據庫已收錄2800余個公益項目、合作500余家公益機構,覆蓋教育、鄉村振興、醫療救助等6大類目。“我們不做公募、不參與資金流轉,只做公益信息的‘整理者’和‘導流者’。”李楠表示,用戶可通過數據庫清晰查看項目備案號、資金使用計劃與進展,點擊即可跳轉至官方捐贈平臺,既解決了“公益項目難找”的痛點,也為優質項目拓寬了傳播渠道。未來,值得買科技還計劃搭建 “慈善供需平臺”,整合品牌閑置物資與公益需求,讓每一份資源都能發揮最大價值。
騰訊公益平臺行業運營負責人焦建寧以平臺數據為切入點,揭示了互聯網公益的傳播邏輯與實踐策略。據其介紹,騰訊公益平臺上,鄉村振興、醫療救助、教育助學類項目最受關注,其中鄉村振興類項目因“貼近民生、感知度強”常年位居榜首;災害救援類項目則憑借“緊迫性”成為短期捐贈熱點。
焦建寧總結優秀籌款項目的三大關鍵要素:一是項目設計,需清晰回應“做什么、為何可靠、如何參與”(如“免費午餐”直指“5元一頓飯”);二是借助社交關系鏈激發捐贈意愿(平臺90%以上捐贈來自社交分享);三是通過數字化工具實時反饋進展(如助學金直達受助人賬戶并同步通知捐贈者)。她特別提到,騰訊正探索“社群公益”模式,通過設定具體目標(如為鄉村小學募凈水器),強化捐贈者的參與感與歸屬感。
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力以“以人為本、與社區共融”為核心,分享了星巴克的公益實踐。在云南咖啡原產地,星巴克通過“美麗星村”項目撬動和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村,使村民人均收入從1.4萬元提升至2.4萬元。此外,星巴克2023年發起“未來星社區”項目,通過小額資助支持社區行動者,聚焦殘障友好、老齡友好、動物友好、環境友好等議題,協助改善社區“小而美”的問題。截至目前,該項目已資助385個社區項目,帶動30萬居民參與家門口的公益。為更好地支持員工志愿服務,星巴克還開發了專屬小程序,實現志愿者報名、工時記錄、激勵認可全流程線上化。
“員工是品牌公益理念的最佳傳遞者。”徐力表示,目前星巴克全國6萬余名員工中,已有2.6萬人注冊成為志愿者,累計貢獻200多萬小時志愿服務時長,未來將持續深化“門店-社區-員工”的公益閉環。
奇安信集團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梅冬在主題分享中介紹了網絡安全企業的公益創新路徑。奇安信的公益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從成立初期的“應急救災、零散捐贈”,到上市后成立基金會規范開展社會公益,再到如今聚焦“網絡安全+公益”,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科技公益之路。
梅冬重點介紹了奇安信基金會“社會組織網絡安全能力提升計劃”,該項目聯合中慈聯發起,通過“補天漏洞響應平臺”等專業技術平臺,引導網絡安全領域專業志愿者幫助社會組織發掘網絡安全漏洞、規避黑客攻擊風險。“社會組織的網絡安全基礎薄弱,卻守護著困境群體的敏感數據,一旦被攻擊,后果不堪設想。”梅冬表示,通過研究發現國內外有大量公益機構因網絡安全事故遭受經濟損失、行政處罰甚至被迫終止的案例,更堅定了奇安信的公益方向。今年,該計劃首批招募20 家社會組織,通過“漏洞掃描-意識培訓-安全升級”三步服務,幫助其提升防護能力。
此外,奇安信還聚焦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針對國內327萬網絡安全人才缺口,奇安信基金會通過開展網絡安全領域學生獎助學金、社會實踐支持、相關專業建設和發展、科技研究、專業賽事支持等方式,為行業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企業公益應立足自身基因。”梅冬表示,奇安信將持續以技術為刃、以公益為心,讓網絡安全惠及更多群體。
在自由交流環節,各公益機構與企業代表圍繞“資源整合”“項目創新”“跨界合作”展開深入探討。中國老齡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牛曉波提議,聯合值得買探索“適老消費標準”,激活銀發經濟潛力;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周冰、副秘書長貫釗一則表示基金會資源豐富,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文藝資源轉化為公益產品,期望與其他基金會聯手。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李萌率先提出與值得買公益數據庫的合作意向,希望借助平臺推廣器官捐獻理念與救助項目;中國綠化基金會的徐赫也向大家發出邀請,期待與各機構聯合開展“公益開放日”“植樹造林”等線下活動。
此外,北京市曜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艷明、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楊玲、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培訓部主任李青、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主管余姝、中華慈善總會謝昱航等代表,也紛紛分享機構需求,愿意加強溝通,共享資源,表達了合作意愿,而這也正是公益時報發起“公益守望計劃”的初衷。
《公益時報》社副社長張雪弢在總結發言中重點介紹了“公益守望計劃”,希望通過媒體力量,聚焦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推動公益行業專業化發展,促進企業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組成部分,“與文明對話?商業公益領袖月度閉門π對”活動意在搭建高端交流平臺,推動商業與公益深度融合。她表示,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閉門交流、主題分享、圓桌對話等形式,促進商業領袖與公益精英分享經驗、探討合作,探索商業向善的創新路徑;另一方面希望借助此種交流形式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樹立行業標桿,引領商業與公益協同發展,助力社會文明進步。
張雪弢表示,此次“公益守望計劃”系列之“與文明對話?商業公益領袖月度閉門π對”首站走進值得買科技,既是對企業以科技賦能公益、踐行“商業向善”理念的深度挖掘,更以具象化的實踐成果,為整個公益行業探索“科技+公益”的融合路徑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樣本——它證明科技不僅能提升公益的效率與透明度,更能重構公益的價值邏輯,讓善意從“零散傳遞”走向“系統賦能”。

下一步,我們將以首站為起點,持續帶領公益伙伴走進更多深耕公益的企業與社會組織,既深入挖掘行業在資源匹配、成效評估、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核心痛點,更致力于打破機構間的信息壁壘、打通企業能力與公益需求的對接通道,推動形成“科技支撐、資源共享、跨界協同”的公益新生態。
公益的力量,需被看見才能匯聚成河;榜樣的光芒,需被傳播方可照亮前路。“公益守望計劃”將為行業伙伴提供品牌曝光、資源對接、成果認證以及專業支持。公益時報誠摯歡迎各界伙伴加入“公益守望計劃”,歡迎企業與基金會、社會組織、高校及研究機構、媒體伙伴等多方主體加入,攜手構建更具活力的公益生態共同體。
參與方式:
于老師 18511787812
武老師 18511787139
韓老師 135216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