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倉:駐校社工點亮青春“心”燈
“我很慶幸遇見您!我似乎在黑暗里找到了光。”去年,太倉某校駐校社工彭承敏對曾患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小嘉(化名)開展敘事療法,對其母親開展聯合會談,成功緩和了緊張的親子關系,家長特地發來致謝。
2017年以來,江蘇蘇州太倉市探索推進“學校社會工作聯合體”建設,由政府兜底購買服務,教育行政部門引導,學校開門,社會組織服務——充分整合專業力量,織就了一張守護青少年的“心靈安全網”。
從試點探索,到初高中學校駐校社工全覆蓋,太倉邁出了成效顯著的一步。近三年,學生極端事件在區域中占比從5.3%下降至2.8%。今年初,太倉“一校一社工”賦能學生心理健康案例入選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縣域改革的“小切口”,撬動了全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大提升。
政府購買服務全覆蓋惠及3.1萬名學生
學校社工起源于美國,近年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多有實踐,太倉緣何成為“后起之秀”?還要從這里的“土壤”說起。
太倉是“政社互動”理念的發源地,也是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實踐地。
在太倉,社會組織超500家,持證社會工作者2022名,每萬名戶籍人口擁有持證社工人數達37人,高級社工占全省總量11%。社會工作類型已覆蓋社會救助、殘障康復、青少年服務、養老服務等12個領域。
得益于良好的發展土壤,2017年,太倉市教育局聯合民政局,以“崗位嵌入”的模式在太倉市實驗中學、科教新城實驗小學組織社工活動,助力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將社工服務站點設置至教育最前沿。
2021年,太倉市委市政府將學校社會工作發展納入全市社會工作體系建設和學校管理運行機制,教育局印發中小學社工進校園項目試點方案、管理辦法;民政局強化政策扶持,培育建強社工機構;社工相關部門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實現人才本土化和專業化……
同年,太倉將學校社工項目納入公共財政預算,保障這一民生服務項目穩步健康推進。
2023年,按照一名社工配套15萬元的標準,太倉面向專業社工機構購買學校社會工作服務。20所初高中,3.1萬名學生,配齊駐校社工;各鄉鎮均設立“學校社工流動站”,學校社工在雙休日和節假日,也能與學生面對面,持續提供專業支持。
政府高位統籌,學校直接領導,社工入駐賦能,“一校一社工”服務體系初具雛形。
這一年,太倉全市范圍內未出現初高中學生心理問題極端事件。學校社工項目列入國家教育部“政社協同視域下縣域教育治理創新行動研究”課題的重要內容。
去年10月,教育部、中央宣傳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太倉成立四年的“學校社會工作聯合體”恰以前瞻的視角,實現了對“教聯體”的有效呼應和生動實踐。
立體化全篩查阻斷自殺自傷危機50起
恐龍、櫻桃小丸子、長頸鹿……太倉良輔中學社會工作站的架子上,擺滿了五花八門的玩偶、模型。“這些都是開展沙盤游戲的道具。”該校副校長王艷介紹,學校專門辟出400平方米空間,學生們課間都很喜歡來。
據了解,太倉20所初高中均設立學校社會工作站,配備辦公室、個案服務室、小組服務室、心理咨詢室和正念訓練室等功能完備、科學專業的服務場地。
拆掉“圍墻”辦教育——社工入駐,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治理的方式和內涵。
在“助人自助”理念指導下,社工與學校相關負責人、德育主任、心理健康老師、班主任代表組成“校園聯合體”,依托太倉市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鄉鎮(街道)社工站、村(社區)社工室和相關樞紐型社會組織,做好服務轉介和資源整合。
去年初冬,太倉某校一名學生深夜誤飲酒精被送醫。該校迅速啟動跨部門協作機制,社區承擔起日常關懷學生的任務,婦聯為學生家庭提供專業溝通培訓,衛健部門積極對接醫療資源……通過全周期守護,幫助該生重拾價值感。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要“治標”,更要“治本”。
“聯合體”在校內開設覆蓋初高中各年級的“必修”社工課,研發4大類11個模塊課程;在校外指導社區和企業建成128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近兩年,共開展社工課1966節、各類公益志愿活動240余次,深受學生歡迎。
各校社工還聯合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建立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篩查和早期干預機制,通過“早期全面篩查、個案精準干預、專業社工介入、家庭增能支持”立體化手段,形成“100%全面篩查——15%積極預防——5%個案干預”模式,構筑心理健康“防護網”。
通過“家長成長訓練營”,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據反饋,93.8%的參訓家長認為已優化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據統計,截至目前,太倉全市學校社工已組織心理健康篩查班級1741個、涉及學生8.3萬人次,提供專業咨詢3952人次,開展小組服務322個、個案服務335個,防范化解學生自殺自傷危機50起。
嚴選駐校社工打造青少年成長“最強外援”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復雜。為主動應對,“聯合體”多措并舉著力提升學校社工專業素養。
從源頭看,培養、選拔駐校社工人才的流程就十分嚴格。
通過建立學校和青少年社會工作實訓基地,太倉聘請華東師范大學專家團隊開展學校社工適崗脫產培訓,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研訓和實訓等繼續教育,社工部培育了瑞恩、啟航等青少年社工機構,為學校社會工作開展提供專業保障。
目前,派駐的20名學校社工平均年齡32.7歲,具備社會工作、教師和心理咨詢職業資格的比例分別達100%、40%和20%。
與此同時,教育局與社工部共同構建考核、監管機制,梳理學校社工服務內容和任務,將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貫穿于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全流程;成立督導小組,通過專家會診、現場督導提供社工在服務上的支持策略。已開展學校社會工作團體督導8次、個體督導80次。
“青少年的需求逐漸多元,駐校社工的服務面臨著與時俱進的挑戰。”在華東理工大學上海高校智庫特聘研究員、社工督導蕭琮琦看來,督導工作就是幫助駐校社工不斷提升能力,更好回應學生的需求,使之成為學生的“中間人”“同行者”。
多年實踐,“聯合體”成功打造了一支高學歷、多資質、年輕化的駐校社工隊伍,緩解學校育人中的“痛點”。
2024年,太倉“駐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被列入蘇州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全市90所學校試點開展“一校一社工”,面向學生提供心理干預、個案服務、社工課堂等專項服務。
同年,在中央社工部組織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培訓班上,太倉市教育局作為全國教育行政部門的唯一代表,圍繞“聯合體”經驗做法作主題交流,獲得廣泛關注……
從“政社互動”接入校園的創新實踐到入選國家基礎教育創新案例,太倉用8年探索交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亮眼答卷。
太倉市教育局局長李廣耀介紹,下一步,將把項目逐步延伸至小學,持續優化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支持系統,同時推動學校社會工作從“全覆蓋”邁向“高質量”,不斷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本質安全”水平。總結提煉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新經驗,為全國學校社會工作制度設計貢獻“太倉樣板”。
(據《蘇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