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話公益 | 關于鄉村振興、行業發展、殘障融合……代表委員都說了什么?
編者按:自慈善法實施以來,我國慈善事業穩步發展,在第三次分配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慈善事業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關注慈善議題的代表委員都會提出一系列關于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議案提案。為展現代表委員對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視與支持,梳理匯總與公益慈善相關的議案提案,《公益時報》近期特別推出“代表委員話公益”專題策劃。
玉明姬:帶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
吉林省汪清縣恒信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工人
為讓更多脫貧縣域享受鄉村振興的政策紅利,玉明姬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言,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更多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下沉縣域的政策、幫扶人才引進機制,為更多縣域的崛起創造源動力。玉明姬建議,在制定出臺關于支持和推動社會力量下沉縣域助力鄉村振興的政策之際,國家也可在選派“科技特派員”下沉鄉村幫扶的基礎上,擴充到營銷、服務等鄉村產業發展人才,拓展更多領域幫扶工作。同時,要努力打破體制界限,對做出成績的社會力量和個人給予相應表彰,增強其榮譽感,適當給予企業稅收獎勵等,在“萬企幫萬村”的基礎上帶動全社會合力開展鄉村振興,形成良好氛圍。
李東生:建議盡快出臺《反網絡暴力法》
全國人大代表
TCL創始人、董事長
針對網絡暴力治理問題,李東生建議:一是盡快出臺《反網絡暴力法》,從法律層面明確界定網絡暴力的定義和范疇,以具體化的法律條文指導司法實踐;二是構建網暴技術識別模型,持續強化監督發現保護機制,建立快速舉報通道,從源頭上加強對網暴當事人的保護,同時降低取證難度;三是建立網絡暴力黑名單機制與監察執法體系,將涉及網暴行為的個人或機構列入黑名單,對其采取更長處罰期的限流、禁言、關閉賬號等處理措施。
李世杰:支持企業落實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
全國政協常委
副秘書長
民建中央副主席
據統計,中國殘障人士總人數已超過8500萬,目前有1800萬就業年齡段持證殘疾人。截至2021年年底,持證殘疾人就業規模為881.6萬人,就業率50%左右,這一比例遠不能滿足殘疾人實現自我價值和美好生活的愿望。為改善殘疾人就業現狀,李世杰建議修訂《殘疾人就業條例》,以適應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發展。他還提出,配套優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為一級、二級、精神、智力等就業困難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適度加大殘保金減免力度;合理使用殘保金,增加就業輔導員供給,支持企業提供就業場所的資源服務;各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出臺配套的實施辦法,進一步推動相關政策落到實處。
孫達:發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務保障隊伍
全國政協委員
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
目前我國AED保有量不足,AED設備管理及信息呈現形式較為雜亂,群眾在緊急狀態下,往往不知道怎樣快速找到最近可用的AED,很可能錯過最佳救治時間。AED的普及和急救聯動關系到群眾的生命安全,就此孫達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盡快增加AED數量;二是建立健全標準化的AED設備信息管理機制;三是要建立AED設備監管體系。此外,孫達還建議加快社會化培育和發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務保障隊伍。“面向重點公共場所工作人員及公眾,大力開展急救技能培訓并定期開展復訓,建立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務保障隊伍,進一步提高應急救護能力。”
張頤武:培育良性數字公益生態圈
全國政協委員
民進中央常委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要加大力度打擊行業中的‘害群之馬’,培育良性數字公益生態圈,激發平臺、慈善組織和慈善參與者的活力。”2023年兩會期間,張頤武提交了《關于加快推動互聯網公益高質量發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提案》。提案指出,互聯網公益涉及互聯網、社會治理、金融等多個主管部門,建議加強集中統一管理,為行業發展提供穩定預期;加快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機制化的溝通交流渠道;在各類救災協調工作中,加強政府主導,為公益平臺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林孝發:為無障礙環境建設積極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
九牧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但仍然有部分困境群體的權益尚未得到充分保障。林孝發建議,要從促進困境群體高質量就業和促進困境群體高質量生活兩個方向來保障困境群體的平等權益。林孝發還建議,支持搭建“困境群體創業孵化基地”,以技能培訓、信息共享、創業孵化等一站式服務,幫助拓展就業機會與渠道,搭建困境群體向上流動的平臺與階梯。鼓勵企業提供專屬就業崗位,在社會各界形成尊重和保障困境群體勞動權利的良好社會氛圍。
龍墨:加強孤獨癥全程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
孤獨癥是一種嚴重致殘性神經發育障礙,病因未明,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大部分孤獨癥患者需要終身支持。近年來,我國孤獨癥患病率持續上升,社會關注度不斷升高。龍墨建議,應加強孤獨癥全程服務。龍墨認為,加強孤獨癥全程服務,事關孤獨癥群體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為此,她建議民政部門牽頭,聯合衛生健康、教育等部門,共同開展孤獨癥群體關愛促進行動,著力做好幾個方面工作:首先,加強孤獨癥兒童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康復”;其次,做好孤獨癥兒童少年教育;再次,加強孤獨癥群體社會保障和托養照護服務。
九三學社政協委員:
于個人所得稅增加殘疾人專項附加扣除
目前,針對殘疾人的稅收優惠,主體主要面向殘疾人本人和雇主,但仍缺少對殘疾人家庭層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困境群體給予稅收優惠是稅收立法的一貫做法,對殘疾人家庭稅收優惠,不僅是稅收立法思想和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也是完善稅收政策的重要舉措。九三學社政協委員提交了《于個人所得稅增加殘疾人專項附加扣除的建議》,呼吁在個人所得稅法中增加殘疾人專項附加扣除。提案建議,在現行個稅制度基礎上,準予納稅人按照其撫養、扶養或者贍養的殘疾人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具體扣除辦法參考贍養老人的規定。
全國政協民進組界別:
關注融合教育及特殊職業教育等問題
針對融合教育師資建設,全國政協民進組界別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學前融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提案》。提案提出,首先要系統落實《“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的“在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增加特殊教育專業課程”要求;其次,建議教育部牽頭,協同財政、衛生行政、殘聯等多部門協作,進一步完善幼兒教師在職培訓體系;最后,建議國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幼兒園建立起針對幼兒園及幼兒教師開展學前融合教育實踐的長效激勵機制,為服務特殊需要兒童的幼兒教師提供制度性傾斜。
此外,針對特殊職業教育改革問題,全國政協民進組界別還提交了《關于加強特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提案》。其中提出,加強特殊職業教育學校建設,滿足完成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繼續受教育的需求。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開設適應殘疾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專業。其次,提升特殊職業教育專業性,促進傳統盲聾學校轉型。另外,要加強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融合交流。最后,重視師資培養,搭建合作平臺。引入社會組織的專業化支持,幫助促進校內課程建設和加強學生就業服務,擴展就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