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木蘭
2014年11月18日,由溢達集團主辦的首屆十如論壇于中國桂林成功召開。近40位專家和300名與會者匯聚一堂,就工業制造、城市規劃、建筑設計、供應鏈管理、產品科技創新、人文旅游和新生代等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共同探索中國下一個發展模式。
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女士為論壇致歡迎辭。她表示:“一代人該做好一代人的事。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下一代人的利益,世世代代都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我們只有通過協調環境、資源、經濟和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
前中國銀監會主席、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特聘杰出研究員劉明康教授在十如論壇發表主題為“信息時代的細默變化及商機”的演講,演繹了中等收入時代、現代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時代的新需求和新趨勢,以及其給企業管理與文化締造帶來的啟發。
論壇上,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則分析了當前形勢下,紡織行業面臨產業優化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并指出可持續發展正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他希望更多的企業可以推廣低碳生產,像溢達一樣,自主走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沿。
本次論壇一共有六個專題討論環節。各論壇的嘉賓暢所欲言,分享各自在其領域的真知灼見,進一步豐富了本次十如論壇的內涵:
·由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主持的第一節專題研討會以“行業與可持續發展 - 目前應對和未來路徑”為議題,與來自諾華中國的尹旭東、中華電力的陳健明、溢達集團的程鵬,馬莎百貨的Frazer Mead等幾位嘉賓共同探討交流各個行業的應對方案,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由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羅健中主持的“都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專題研討會中,能源基金會的何東全,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錢京京,著名建筑師劉家琨和呂慶耀等幾位嘉賓分享了他們對于“城鎮化”的挑戰,也分享了關于智能型城市、建筑以人為本等議題的不同看法。
·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主任閻巖主持的專題研討環節中,諾維信的Michael Brennan,Patagonia的Doug Freeman,溢達集團的田野和順豐速運的屠蔚熱烈地討論著服裝供應鏈所面臨的挑戰。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馮筱才教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裴盛基教授、著名視覺溝通藝術家又一山人(黃炳培)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牟正蓬則從人文角度思考可持續發展,怎樣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
·在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麥樂文教授主持的研討會中,極地長征的Samantha Fanshawe,香格里拉集團代表葛佩怡,COMO基金會的陳淑明,和國泰航空的Mark Watson則從各自行業的角度,分享對生態旅游的看法。
·“十如論壇”不僅群賢畢至,而且少長咸集。匯豐銀行亞太區可持續發展總監唐丹妮和青苗基金會主席童成,和來自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邊小可與幾位桂林本地大學生代表進行了現場對話,分享兩代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建議和構想。
溢達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車克燾博士在閉幕致辭中向社會各界號召,要為下一代留下寶貴的資源。他希望通過首屆“十如論壇”,社會各界可以達成共識,不遺余力地改善環境,使用科技創新,創造優質就業,用實際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他更表示,“十如論壇將每年在桂林舉行,希望將來可以和更多朋友一起探討中國的未來,為社區創造長遠價值,為下一代締造美好的將來。”
會上,桂林市副市長徐峰、溢達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李效良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旅游學院前院長朱卓任教授和知名作家白先勇教授亦分別發表了講話,并通過本次的“十如論壇”與來自不同背景與行業的專業人士探討了多個議題,共同探索中國下一個可持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