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2006年9月,四川宏達集團在西藏控股設立西藏天仁礦業有限公司,從事礦產品采、選及銷售。其中,邦鋪鉬銅礦一期工程首期項目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必定會給礦區周邊地區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積極的影響。
不僅如此,天仁礦業還積極參加公益慈善事業,回報社會,真正實現企業“開發一方資源,發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的投資理念和自身價值。
建房筑橋惠及藏民
天仁礦業邦鋪鉬銅采選項目建設,涉及到72戶農牧民群眾的搬遷安置。從2011年1月起,天仁礦業全力投入到農牧民搬遷安置和新村建設中。公司根據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讓被搬遷農牧民“搬得出、留得下、富得起”的要求,制定了搬遷安置工作方案,組織縣級領導和各部門人員40多人,駐村開展了長達半年多時間的宣傳解釋工作,簽訂了包括搬遷安置補償、新村建設、耕地開墾、農牧民轉移就業、醫療教育等一系列問題在內的政企合作協議,徹底解決了農牧民群眾的后顧之憂。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援藏項目不斷增多,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逐步加快,但鄉村環境臟亂差、居住規劃落后的狀況普遍存在。墨竹工卡縣農牧民之前的住房都是土磚木頭結構,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在農牧民新村建設中,公司以高于新農村建設的標準進行規劃,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既保證了房屋的質量,又充分考慮了藏區特色。建成后的新村被認為是整個西藏地區數一數二的民居住宅,徹底改善了農牧民落后的居住環境。
不僅如此,公司發現村落和外界之間橫亙著一條河流,居民出行極為不便,如果要進城,得沿著河岸多行半個小時的車程。為了解決居民出行難的問題,公司主動承擔起為居民架橋修路的重任。
在農牧民新村建設和天仁大橋建設中,公司聘請拉薩市設計院設計師,充分聽取各級政府意見,并挨家挨戶征求農牧民群眾意見,按照高于新農村建設的建設標準,既具備藏式建筑特色又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要求,完善了新村設計。在建設過程中,邀請群眾代表組成質量監督小組,并制定了質量監督程序文件,開展嚴格的監督管理,絕不留任何質量隱患。
新村于2012年7月開始修建,現已修建完成交付使用;與新區配套的天仁大橋2012年3月開始修建,已于2012年12月建成通車。
創收致富實現造血
宏達集團在新農村建設中,還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創收致富的造血功能,以工業反哺農業。一是在企業中優先聘用當地農牧民,并為農牧民提供完善的崗前技能培訓。初步統計,西藏天仁礦業建成后初期可吸納當地農牧民300人就業,并逐步實現員工本地化。二是解決農牧民的耕地問題。對于搬遷農牧民的耕地開墾,公司及時向縣政府支付耕地開墾費用,使1001.1畝新開墾耕地工作進展順利。承擔此項任務的縣有關部門組織專業施工隊伍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確保新開墾耕地的質量。同時,還對今后搬遷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結構調整做出了具體規劃,并向村集體提供啟動資金300萬元,促使搬遷群眾能夠通過產業調整繼續致富。
此外,公司同時配套建設學校、衛生站、道路等其他生活基礎設施;未來計劃出資1.6億元,在西藏自治區設立教育基金,捐助貧困農牧民,建設鄉村道路,修建基礎設施,資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等公益事業。宏達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宏則龍騰滄海,達則兼善天下”的企業使命。
從2011年至今,天仁礦業已投入搬遷安置資金16612.95萬元。其中,發放各項補償補助款2211.65萬元,農牧民新村建設8200萬元,農牧民舊房補差2574萬元,家具家電購置補助216萬元,搬家費及獎勵108萬元,耕地開墾費用3003.3萬元,村集體生產扶助資金300萬元。除此之外,公司存續期間,搬遷農牧民人均每年還可從公司拿到8000余元的補償補助款。
宏達認為,在西部開發的過程中,公益慈善事業是消除貧困,促進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民營企業以科學財富觀引領的社會責任管理的又一體現。
農牧民新村建設項目為民營企業扶貧開發提供了模式和借鑒,為民營企業與政府組織合作提供了范本和案例。新村的生活設施配套完善,不僅全面改善農牧民生活環境,還帶動了偏遠地區醫療教育衛生社保水平的提高,引導了產業調整和解決農牧民就業問題。
發起單位
四川宏達集團
項目名稱
西藏墨竹工卡縣農牧民新村建設項目
項目簡介
為真正實現企業“開發一方資源,發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的投資理念和自身價值,四川宏達集團旗下的西藏天仁礦業有限公司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根據當地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搬得出、留得下、富得起”的要求,全力投入到了所涉農牧民群眾的搬遷安置和新村建設工作中,解決了關于安置補償、新村建設、耕地開墾、農牧民轉移就業、醫療教育等一系列的問題,徹底解決了農牧民群眾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