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清明插柳,端午懸艾”。插艾是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
艾草不僅是傳統文化的象征,還是一味重要的藥材,能夠驅寒祛濕、通經活血、補充元氣,被廣泛應用于艾灸等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艾草不僅是節慶可見,已經走入日常生活,走向國際,并由此帶動了艾草產地的脫貧攻堅工作。
5月26日至28日,,來自美國、非洲、馬來西亞、烏克蘭等多個國家的共計2000余名嘉賓與會。艾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據統計,目前蘄春全縣涉足蘄艾的貧困戶達1.2萬余戶近4萬人。
此次產業大會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北京大醫堂集團和蘄春縣蘄艾產業協會聯合承辦。來自國內外中醫藥歷史文化研究者、外交使節、漢學家、醫藥學者聚集一堂,探討如何讓中醫藥傳統文化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造福全世界人民。
“大會將為全球艾草產業提供一個展示、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動艾草產業國際化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吳振斗表示。
據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艾灸保健推廣委員會會長紀凱介紹,世界艾草產業大會將緊緊聚焦于“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的戰略機遇與合作機會,緊密圍繞“艾草產業服務貿易平臺的搭建”“艾草種植基地健康旅游發展”“特色艾草原產地產品保護”“艾草品種等級評定”“區域艾草生態文化構建”和“艾草功能價值的挖掘利用”等六大功能性艾草主題,推動艾草產業鏈升級,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艾草產業的發展使艾草產地的扶貧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蘄春地處湖北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是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故鄉,是艾草的重要產地。黃岡市委常委、蘄春縣委書記趙少蓮表示,該縣把蘄艾產業發展作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引爆點,2016年艾行業年產值達20億元人民幣,已成為蘄春的支柱產業。
蘄春有關部門為農民種艾細算了一筆賬:種糧每畝產糧500余公斤,收入不到2000元,而種艾每畝收益可達4000元,且一種管3年,成本低,投入少。
“蘄艾行情好,許多貧困戶紛紛以土地入股和進基地打工的形式掙錢,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張塝鎮黨委書記丁珍桃表示。
從2013年開始,蘄春縣著力圍繞蘄艾做文章。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對接一萬多貧困戶,圍繞蘄艾開發,形成種植、產收、加工、銷售、養生等一整條產業鏈,并且縣政府每年拿出5000萬元,扶持蘄艾企業發展。
該縣扶貧攻堅指揮部把蘄艾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制定了全縣每年新增3萬畝蘄艾種植的發展計劃。到目前全縣蘄艾種植面積發展到35萬畝,從業人員2萬余人。
蘄春縣蘄艾產業協會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協會以共同塑造蘄艾品牌成為主攻方向,逐步構建整個蘄艾企業誠信體系,引導貧困農民通過艾草種植脫貧致富。
在該縣“百企幫百村,脫貧奔小康”行動中,協會積極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工程、專業合作組織工程和創業就業促進工程,經駐邊街村幫扶單位聯系和協調,與邊街村達成“蘄艾來料加工脫貧項目”協議。
對于世界艾草產業大會的召開,蘄春蘄艾產業協會會長田群表示:“我們希望本屆世界艾草產業大會能夠成為一個引爆點,搭建起政府、專家、企業三方合作平臺,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艾草產業園區生態體系和種植運營模式,真正創建一套既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又符合綠色、環保理念的縣域經濟發展體系。”
為進一步推動艾草產業發揮脫貧攻堅作用,紀凱呼吁:“各地要出臺政策,保護本地原生艾草;加大對艾草種植企業的土地扭轉支持,對荒地進行艾草種植開發的給予特別獎勵;對艾草生產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和免息貸款支持。優先給予艾草種植企業國家農業、旅游、中藥材等多級補貼。”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