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基會招募志愿者;和敏基金會再捐3000萬元;阿里巴巴捐清華大學培養AI領軍人才
【2025】第29期
《公益時報》社公益融媒體中心出品
2025年9月10日
本期導讀
★“可再生能源儲能配置中的關鍵問題”研究項目征集執行單位 預算不超96.6萬元
★社區賦能支持計劃項目評選標準公示9月底開始啟動項目資助
★安踏集團和敏基金會再捐3000萬元 助力家鄉教育事業發展
重點關注
今年9月5日是第十個中華慈善日,久久公益節也邁入第二個十年。今年,久久公益節的定位再次升級,從“以捐贈為核心”升級為“多元公益行動”。對此,公益時報理事會的伙伴們也紛紛行動起來!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邀請您一起“戴上小紅花”!
9月8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宣布將和騰訊公益共同努力,做到更有責任心、執行力和使命感,使項目運營更健康、透明、可持續,讓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如涓涓細流,長長久久。
2025年久久公益節,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各地紅十字伙伴與合作伙伴共同參與,項目涵蓋人道救助、應急救護、應急救援、鄉村振興等多個方向。長按項目小程序碼進入項目詳情頁,捐贈后可點擊“戴上小紅花”,設置微信狀態。更多詳情請點擊官方微信。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邀請您發現隱藏的小紅花
9月9日,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通過組隊、游戲、積分等形式參與久久公益節。中國郵政的線下網點有了小紅花碼。如果哪天你走到了郵政網點不妨掃碼看看,也許你能看到這個地址的郵政網點正在發生的善意。
王者榮耀上線「榮耀守藝人」活動,支持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匠心傳承筑夢鄉村」公益項目,與玩家們一同助力鄉村工匠產業發展、文化傳承。9月5日-9月11日,可通過游戲內「發現-游戲公益+」進入活動,點擊開啟「搖一搖」獲得助力公益金,選擇家鄉地區即可送出所得公益金獲得激勵,并在微信戴上活動專屬小紅花微信狀態。更多詳情請點擊官方微信。
久久公益節,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一起支持女性公益
9月4日開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平臺及多方愛心力量,圍繞關愛婦女家庭主題,通過數字化平臺和線上線下渠道,打造多元公益體驗。
活動期間,“母親郵包”“母親水窖”“困境兩癌婦女幫扶”等中國婦基會品牌項目將進行聯動倡導,涵蓋鄉村振興、家庭建設、生活幫扶、醫療保障等多方面議題。中國婦基會聯合愛心企業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愛心物資,用于支持困境婦女及其家庭。騰訊健康及騰訊基金會也為“困境兩癌婦女幫扶”項目提供資源支持,并在10省份的婦幼保健院同步開展線下義診。
公眾可通過“一起捐”“益碼通”等形式參與,或在北京798園區等線下公益體驗專區通過互動裝置、公益市集等方式支持女性公益項目。中國婦基會還邀請騰訊月捐用戶、公益達人等參與西部公益探訪,提升項目透明度。多地婦聯及社會組織已積極行動,共同助力女性公益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推出多個公益項目 期待你的參與和支持
9月5日,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系列活動啟動啦!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推出多項公益項目,包括幫扶困境母親的“幸福工程”、關愛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黃手環行動”、救助唇腭裂兒童的“幸福微笑”、針對農村新生兒家庭的“迎接生命第一份禮物”、關注鄉村單親失依孩子的“拾穗行動”、面向孤獨癥兒童的“點亮星程”、關愛偏遠地區青春期女孩的“關愛女生成長計劃”、救助先天性手足畸形患兒的“手足畸形救助”等。公眾可通過掃碼捐贈、發起“一起捐”或分享傳播等方式參與,助力公益行動。活動倡導理性捐贈與多元公益,旨在匯聚社會愛心力量,為需要幫助的人群提供支持。
機構動態
招募志愿者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將開展IBD患教志愿服務活動
9月9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面向全國招募“IBD患教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旨在為炎癥性腸病(IBD)患者提供專業支持和關愛。招募對象為全國具備IBD診療資質的醫院、科室、醫護人員、康復患者及社會愛心人士。服務內容是志愿者將依托“天使之旅”平臺,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患者分享會、線上義診、膳食指導、心理康復支持等多元化公益服務。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將為志愿者團隊提供統一標識、培訓管理、標準課件與活動支持,確保活動在專業規范的框架下開展。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好發于15-35歲人群,近年來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發起的“常相伴?炎癥性腸病患者關愛中心”公益項目,至今已在全國有近300家醫院加入,受益患者超過3萬人。
申請方式:歡迎有意者通過郵箱ibdcare@crcf.org.cn提交申請。需準備以下信息:1.醫院名稱-關愛中心信息;2.志愿團隊名稱;3.醫護志愿者信息(科室、職務、姓名、電話、醫護資格證電子版)。
掃描二維碼,即可申請參與IBD患教志愿服務活動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支持基層醫療機構檢測能力提升 助力鄉村振興
近期,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基層醫療機構檢測能力提升”項目向陜西、貴州、甘肅、湖北等地4家醫療機構轉贈一批檢測設備,包括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細胞分析儀、尿液分析儀等,可滿足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基礎檢測需求。這些設備的投入使用,不僅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的疾病篩查和診斷能力,還減少了患者因檢測需求輾轉上級醫院的負擔,尤其惠及偏遠地區和農村居民。
“基層醫療機構檢測能力提升項目”于2024年設立。截至2025年8月,已累計為全國9個省份的4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先進的檢測設備支持,有效改善了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條件,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精準的醫療服務。
“宜家美好社區”攜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 助力鄉村兒童全面發展
9月8日,宜家中國已通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順利完成向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和廣元市蒼溪縣的20個童伴之家的畫筆捐贈。共計捐贈2668套畫筆,惠及4329名鄉村兒童。該捐贈源于“宜家美好社區”于7月15日至8月31日發起的“小積分傳遞大能量”活動,號召宜家會員通過積分傳遞愛心,累積兌換MÅLA 莫拉畫筆。“童伴媽媽”項目為回應鄉村兒童全面發展需求,設計并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活動,涵蓋美育、閱讀、安全等多個板塊。
民間公益助力“健康絲綢之路”,微笑明天中烏友好公益手術行動在努庫斯正式開啟
9月8日,“微笑明天”中烏友好公益手術行動在烏茲別克斯坦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首府努庫斯正式開啟。該項目由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聯合開展,旨在為當地兒童提供多學科免費醫療救助,并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帶一路”框架下“民心相通”的深刻內涵。
一支由16名成員組成的精英醫療團隊已投入工作。團隊包括來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整形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及普外科專家,以及微笑明天基金會的項目人員。篩查日當天,團隊一共篩查94名病人,在接下來三天內,將為34名篩查合格的患兒完成手術。
社區賦能支持計劃項目評選標準公示 9月底開始啟動項目資助
9月5日,在內蒙古民政廳指導下,老牛基金會與壹基金聯合發起內蒙古全區“社區賦能支持計劃”,通過“賦能培訓”促進社會組織能力提升、通過“資金支持”推動社區慈善創新實踐,助力社區民生服務改善。項目已經收到社會組織提交的30份申報書,主辦方將會同專家組依據以下評選標準對社會組織和資助項目進行評審篩選:
一、基于社區真實需求,能夠制定可行性、創新性方案,能夠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目標明確、成效明顯,預算合理。
二、能獲得政策支持、有“五社聯動”社區主題元素,有資金配套或自籌能力。
三、機構組織健全、團隊穩定,有專業執行項目能力(社會組織登記評估在3A以上優先)。
四、認同項目管理模式和理念,有宣傳規劃能夠有效提升項目影響力五、確保公益屬性,有明確的受益群體,采取措施應防止對相關方的傷害,避免引發新的社會問題和風險
在9月底,將完成賦能培訓整體安排并陸續啟動項目資助活動。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自然堂喜馬拉雅公益專項基金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正式啟動
9月5日-7日,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自然堂喜馬拉雅公益專項基金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為世界 做好美一件事”為主題,通過開設科普微展館、實地考察、學術研討等多元實踐,深入探索喜馬拉雅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開發的創新路徑。
50余名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在實地考察龍膽草等高原植物的生態栽培與人工馴化項目的同時參觀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展位,又奔赴海拔4500米的色季拉山,徒步爬升200米,考察急尖長苞冷杉林線景觀和長期高山林線野外觀測體系,近距離觀察雪蓮、塔黃、紅景天、手參、杜鵑等珍稀高原植物的生存環境,親身體驗喜馬拉雅生物多樣性的獨特價值。
“開學第一課 無廢進校園”科普少年行活動在杭州舉辦
9月5日,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青山公益專項基金“開學第一課 無廢進校園”——科普少年行杭州專場活動在杭州市學軍小學舉行。與會嘉賓參觀了學軍小學“無廢校園”建設成果展。通過變廢為寶的“循環花園”“無廢假期的一天”視頻展播、“無廢”手工書畫作品、廚余垃圾減量化管理等多個板塊,深入了解了學軍小學可持續教育的發展歷程,集中體會了師生們在“無廢”理念引領下的前沿教育實踐和創新舉措。
此次活動由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生態環境部指數機關團委、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聯合指導,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環境出版集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杭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杭州市生態環境局西湖分局、杭州市學軍小學承辦,美團青山計劃公益支持。目前已在全國7個城市的10所學校舉辦。
“可再生能源儲能配置中的關鍵問題”研究項目征集執行單位 預算不超96.6萬元
9月4日,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布公告,公開征集“振華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基金”下設的“可再生能源儲能配置中的關鍵問題”研究項目執行單位。該項目聚焦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儲能配置的關鍵問題,旨在建立新能源投資價值量化方法體系和儲能配比準則,并通過典型區域實證研究,為政策制定和企業投資提供決策依據。
項目要求執行單位為企業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或社會組織,需具備能源電力規劃等領域的研究能力與穩定團隊,課題負責人原則上應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項目預算不超過96.6萬元,申報截止日期為2025年9月15日。聯系人姜老師 ,電話010-67130419。
“助扶萬家-困難老人服務類社會救助”項目落地新疆昌吉市、新星市
近日,2025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助扶萬家-困難老人服務類社會救助”先后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星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正式實施,將為困難老人提供探訪關愛、助餐及助潔服務。
項目由 2025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資金支持80萬元,并獲得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1:1配套資金80萬元。項目借助微信支付的身份實名核驗功能及數字化支付網絡,通過“助扶萬家”數字化執行工具和騰訊基金會關愛平臺,在吉林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構建社會服務支持網絡,將為困難老人提供4萬多人次的探訪關愛、助浴、助餐、助潔、基礎照護、精神慰藉等服務,滿足其多樣化、個性化救助需求。
聚焦社區慈善人才培養 “深根者計劃”在京啟動
9月4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牽頭發起,愛眼公益基金會參與共建的“深根者計劃”社區慈善人才培養項目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項目旨在針對當下中國社區慈善人才長期以來面臨的專業成長路徑模糊、工作機制不清晰、資源支持不足等挑戰,為社區慈善人才成長提供專業、系統性解決方案,真正培養出一批扎得下、做得實、能成長的社區“深根者”,激發社區內在活力,推動社區向善、人人向善,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企業行動
安踏集團和敏基金會再捐3000萬元 助力家鄉教育事業發展

9月7日,安踏集團和敏基金會在晉江宣布向陳埭民族中學捐贈3000萬元,用于支持該校辦公大樓及會議中心建設,以滿足學校發展需求,助力家鄉教育事業。
和敏基金會由安踏創始人家族于2021年捐資100億元成立,聚焦醫療健康、體育教育及社區公益三大領域,截至2024年,已累計捐贈超6.5億元。教育一直是其三大捐贈領域之一,此前已通過“和敏助學”計劃資助超1500名大學生,并于今年9月設立2000萬元“和敏獎教基金”。早在基金會成立前,丁和木先生就多次捐資支持教育,累計在教育事業捐贈超1億元。
阿里巴巴捐贈支持清華大學 共同培養AI領軍人才
9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向清華大學無穹書院捐贈儀式在京舉行。此次捐贈是阿里巴巴首筆AI人才專項捐贈,將用于支持無穹書院的建設與發展,共同探索AI領軍人才培養新模式。
無穹書院是清華大學今年新成立的本科書院,旨在以創新方式培養AI領軍人才。雙方將通過資金、技術、算力等多層次支持,共同打造AI時代高效、靈活、可演進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人才-技術-生態”融合,并將前沿AI探索引入課堂,構建新型課程體系。此前雙方已合作開展近百個科研項目,此次捐贈將進一步深化雙方在AI領域的合作,為培養國家所需的高端AI人才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