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與公益065丨銀行ESG披露主動性持續加強
益場觀察:銀行業ESG報告披露持續增長
在《ESG與公益》收錄的企業ESG治理事件庫中,金融企業及其分支機構處罰信息常高居首位,圍繞金融業ESG治理的討論也屢見不鮮。在上市公司ESG報告密集披露的當下,上市銀行頗受媒體關注。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曾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近年來的趨勢看,銀行ESG披露主動性持續加強,信息披露范圍和深度有所提升,部分銀行也嘗試借助ESG實踐提高競爭力與吸引力,為品牌建設和投資價值的提升注入了積極因素。
關于銀行業ESG發展,綠色信貸是繞不開的話題。
“數據顯示,眾多銀行在2024年的綠色貸款余額較上一年顯著增長,部分銀行的同比增速甚至超過30%。”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從增速來看,2024年,各上市銀行特別是國有行及股份制銀行的綠色信貸增速普遍放緩。具體來看,2024年25家銀行綠色信貸平均增速約為28%,較上年下降5%;2023年上述銀行綠色信貸增速超20%的有23家,而2024年增速在20%以上的銀行減少至16家。專家表示,綠色信貸增速放緩是全球范圍內綠色金融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過渡的必然階段。
在綠色投融資服務體系方面,國內多家銀行積極承銷發行綠色債券,開展綠色債券投資。據《經濟日報》報道,工商銀行通過中國香港、新加坡及倫敦三家境外分行成功發行等值17.4億美元的全球多幣種“碳中和”主題境外綠色債券,拓寬綠色金融的國際化融資渠道。交通銀行2024年新增一級市場綠色債券投資14.65億元,同比增長28.73%,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首筆對標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綠色金融債券,投資綠色債券余額276.1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7.55%。光大銀行推動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綠色債券承銷與投資等全譜系綠色金融創新業務落地。
圍繞社會責任與公益,銀行業也在積極行動。中國銀行于今年3月發布的2024年ESG報告披露,截至2024年末,中國銀行建成普惠金融特色網點4707家,涉農貸款余額增長25.01%;養老金受托資產規模2590.9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44%;各級機構(含中銀香港)全年投入捐贈資金超過1.40億元,開展公益捐贈項目超過300個。
社會責任
政策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涉及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等
5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大力實施城市更新,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意見提出八項主要任務,包括:加強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環境責任
《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5—2030年)》發布
5月13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官網發布消息,《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5—2030年)》經省政府批準發布。根據規定,2030年的目標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長江湖南段、一湖四水等重要河湖水體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進一步改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2%左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種數保護率達到85%以上。到2035年,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穩定在12%左右,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4.18萬平方千米。
國際大科學計劃“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舉辦研討會
日前,國際大科學計劃——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sphere Research, IMBeR)第三屆未來海洋國際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旨在全面梳理IMBeR國際大科學計劃十年間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首個零碳產業園國家標準預計于今年審查報批
據媒體報道,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清華大學、遠景科技集團等單位共同發起的《零碳產業園區建設導則》正在研制,預計將于今年審查報批。標準涵蓋零碳產業園區的園區分類、總則、園區系統建設和園區分類建設等,適用于指導園區開展零碳建設工作。作為首個零碳園區國家標準,該標準的制定對推動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將為我國零碳園區建設提供范本和指導,并為后續向海外輸出可復制的先進實踐打造“中國樣本”。
海口市出臺政策推進藍碳利用
5月15日,海口市生態環境局對外介紹,海口市生態環境局、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近日聯合印發《海口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5年)》,明確到2035年底,海口市藍碳經濟體系基本建立,藍碳經濟貢獻度顯著提高,海洋產業生態化水平明顯提升。“藍碳”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
治理責任
山東加速人工智能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
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關于加快人工智能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案》和《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構建智能化安全預警系統,加強對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全方位實時監控;加快推進智能化碳監測、污染物排放監測,提升環保治理效率和精準度等。
ESG議題發展
RE100宣布無條件認可中國綠證
在日前舉辦的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在回答“國際綠色電力消費倡議組織(RE100)宣布無條件認可中國綠證”相關問題時介紹:RE100是國際上倡導綠色電力消費的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綠色電力消費領域影響力非常大。最近,RE100在官網的常見問答中明確企業使用中國綠證不需要再提供額外證明,同時在其技術標準中明確綠色電力消費必須持有綠證。
《山東企業ESG行動指南》發布
5月13日,《山東企業ESG行動指南》發布。據報道,該《指南》是聚焦企業環境、社會、治理(ESG)實踐的系統性指引文件,為企業應對全球ESG趨勢提供了本土化“明白紙”。據悉,面對全球ESG浪潮,山東已形成“政策引導—數據支撐—實踐落地”的完整鏈條。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共有2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占全省上市公司數量的79.87%;6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碳排放數據。
本期編輯:趙明鑫丨實習生:曹露丹
責任編輯:李 慶
內容審核:王 勇
數據建設:公益時報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收錄周期:2025年5月13日至5月19日